“理論和觀測宇宙學研究進展”( Workshop on progress in theoretical and observational cosmology)國際研討會于11月7日至9日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辦。會議圍繞著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宇宙學前沿課題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1998年超新星觀測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揭示了暗能量的存在。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被《Science》雜志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之首。之后的十余年間,更大樣本的超新星觀測,大尺度結構特別是以WMAP(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為代表的微波背景輻射實驗都證實了這一發現,這些天文觀測精確地測量了宇宙中物質的各種組分,繪制出了一幅以暗物質暗能量為主的宇宙圖像成就了2011年的物理學諾貝爾獎。“但是暗能量的物理本質仍是一個謎。尋找暗物質粒子、研究暗能量的物理本質、探索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奧秘,結合粒子物理和宇宙學的研究是21世紀天文學和物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會議主席高能所張新民研究員介紹說,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攻關,開展這一重大交叉學科的研究。
據了解,針對暗物質暗能量的探測中國已初步繪制了“上天入地到南極”的路線圖。這次會議研討國際上暗能量探測方面的研究進展,特別是針對中國南極冰穹A昆侖站大尺度巡天觀測項目(簡稱KDUST)及在紅外探測器方面的國際合作、科學上與暗能量巡天項目 DES等國際合作方面的相關事宜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該會議由中科院高能所和中科院大科學裝置理論物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由南極天文中心、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協辦。來自英國、美國、法國、韓國、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以及國內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理論所、北大、清華、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光所、極地辦、上海交大、北師大、中科院研究生院等單位的50余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26位國內外著名學者做了學術報告。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1年第11期 會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