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 id="8ug0a"></cite>
  • <fieldset id="8ug0a"><menu id="8ug0a"></menu></fieldset>
    <strike id="8ug0a"></strike>
  • 作者: 嚴加安 來源: 發布時間:2015-7-30 17:24:57
    對中、高等教育的若干思考

     
    我是從事科研的數學家,但很關心中國的教育事業。此次,借《科學新聞》的平臺,就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提出一些個人的想法,與教育界同行切磋。
     
    中學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應從改革高考科目設置入手
     
    眾所周知,“應試教育”罔顧學生的個人興趣和愛好,強迫學生進行高強度機械記憶,做大量重復練習,搞題海戰術,扼殺學生的個性發展、獨立思考和創造力,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什么“素質教育”長期在中學教育中難以實施?其原因就是高考科目的不合理設置成了中學“應試教育”的指揮棒。
     
    2012年5月,我發表在《中國科學報》的一篇文章中就考試科目設置的改革提出了如下設想:降低英語和綜合卷試題難度;把英語考試分值從150分降為100分;增加“人文素質”科目考試,總分設定為200分。關于“人文素質”考試,主要考查學生的文化素質、智力、創造力、想象力和心理素質等。
     
    為什么要降低高考中英語試題的難度和分值?因為英語的重要性無論如何不能與數學和語文相比。語文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數學的重要性(相對理、化、生科目而言),在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有如下表述:“數學科學歷來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礎……越來越廣泛的數學應用,正在不斷地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高度發展的數學思維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盡管具體的數學知識日后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大多用不上,但學生在學數學過程中培養的數學素養(數學思想和精神、數學思維方法),會在日后工作中發揮作用。
     
    2014年9月4日,《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正式發布,就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實施意見。但我認為,《實施意見》中有關“考試科目設置”仍需要商榷。為此,我于2014年10月發表在《中國科學報》的一篇文章中做了如下評論:用非統考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允許考兩次)代替原來“3+綜合”模式中的 “綜合考試”,除了加重學生平時負擔外,還會導致“理、化、生”在中學階段被邊緣化;保持英語150分值不變,并提供兩次考試機會,進一步強化了英語的地位,導致英語擠占更多的教育資源。我至今堅持認為,運行多年的“3+綜合”模式比《實施意見》中提出的新模式更符合國情。另外,在高考科目設置中,英語的分值必須降低,試題難度也要降低,綜合卷試題難度也要降低,這樣才能減輕學生的負擔,可以把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生的美育與藝術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另外,增加“人文素質”科目考試,可以切實推進中學的素質教育。
     
    高等教育:培養能力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1936年,愛因斯坦在美國高等教育300周年紀念會上的演講中指出:“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能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把為社會服務作為人生最高追求的人。”愛因斯坦的這一教育理念和19世紀初德國思想家威廉·馮·洪堡提出的“全人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所謂“全人教育”,就是要培養能獨立思考和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社會責任感和良好道德操守的人。
     
    對一個人來說,學習是終身的事,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生應該著重學習和理解相關學科和專業的基礎知識,培養終身自學能力,因為對專業的細節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要靠未來在實際工作中來實現,況且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許多專業的細節知識是不斷發展和演變的。
     
    西方高等教育歷來重視“通識教育”。現在“通識教育”已經逐漸被哈佛大學倡導的“全面教育”一詞取代。 學生通過全面教育課程,主要不是學知識,而是拓展開放性思維,提高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價值判斷、社交和互動等各種能力,學會如何自己探索知識。中國有一句格言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魚”是具體的食物,“漁”是教人家怎么捕魚。“魚”象征一個具體知識,“漁”象征一種能力。這一格言生動地說明了“培養能力比傳授知識更重要”。
     
    當前,我國許多大學急功近利色彩較重,為了加速培養所謂的“專家”和“人才”,在教學中不恰當地灌輸過多和過細的實用性很強的專業知識,而對學科和專業的基礎知識教育重視不夠。盡管現在許多學校也開始注重“通識教育”,但往往把它視為拓寬學生知識面的一種輔助性教育,而忽視“通識教育”中人文素質教育內容。
     
    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人格培養是重要一環。研究表明,基因遺傳對人格形成的影響較大。但是,后天的環境、社會、家庭和學校的影響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大學階段,對一個青年人來說,是“認識自我、重塑自我、人格再造”的關鍵時期。教師對學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是加強學生人格修養教育的重要一環。此外,大學組織的各種社團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和互動的能力、合作精神、自信心等人文和心理素質有很大作用。培養誠信和良好的教養也是最基本的素質教育。
     
    另外,美育與藝術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美育”就是審美教育,美育可以提高一個人對美的感悟能力和對美的鑒賞能力,提高一個人的人生境界。藝術對一個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深的,藝術的熏陶對人的品格、情操和社會行為都是有深刻影響的。因此,應該把美育與藝術教育列入大學素質教育的教程。
     
    當務之急:改革考核評價體制
     
    大學是國家的重要科研基地,教師做科研和承擔一些國家科研項目是必須的,這也是能夠教好書、育好人的必要條件。對教師在科研業績方面進行考核是重要的,是不容置疑的。現在的問題是這種考核往往只看發表論文數量,不看文章的質量。另外,忽視了對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業績的考核,這是非常有害的,這客觀上導致了當前大學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其后果是學生產生厭學和棄學情緒。
     
    通過“量化指標”和計分式的手段對教師的科研業績進行考核是高校學術管理行政化的一個主要表現,這種評價體制的嚴重弊端就是造成教師的學風浮躁、急功近利和輕視教學。其實,評價一項科研成果的學術價值,應該看它在相關專業產生的影響,以及同行對論文的公開評論和引用情況。對教師科研業績的考核應由所在單位的學術機構去做,行政管理部門不應該具體介入。
     
    此外,應該明確大學教師的基本職責是教書育人,學校應當把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的業績納入教師評價和考核體系中。在對教師職稱晉升時,不能只考察教師的科研成果,也要看他的教學成果和對學生人格培養方面的業績,甚至還應包括對教師自身品格修養的考核。對那些教學成績突出、品德優秀而科研成果相對較弱的老師,也應該敬重和給予晉升。鑒于當前許多高校的教學質量存在滑坡現象,學校要特別重視對青年教師的選拔和培養。■
     
    (嚴加安,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隨機分析和金融數學研究,在概率論、隨機分析和白噪聲分析領域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5年7月刊 觀點)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欧美日韩精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专区AV无码|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 97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一卡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国产美女免费观看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v日本精|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旧版|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亚洲无线观看国产精品|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久久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色综合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99新强|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18p|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 国产精品∧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激情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精品户外野外|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视频永久网址| 久久精品草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