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 id="8ug0a"></cite>
  • <fieldset id="8ug0a"><menu id="8ug0a"></menu></fieldset>
    <strike id="8ug0a"></strike>
  • 作者:林落綜合報道 來源: 發布時間:2018-4-10 12:51:41
    日本的防震科普

     
    2018年2月12日18時31分,我國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附近發生4.3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由于人口密集的北京、天津兩地均有明顯震感,因此地震發生后,這一事件迅速被“刷”上了“熱搜榜”。同一時間被廣泛轉載和傳播的,還有各種版本的“地震自救法”。
     
    若要談及防震減災科普工作,有一個國家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作為全球地震最為頻發的地區之一,日本同時也成為了世界上最重視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的國家。
     
    書本上的科普
     
    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5%的日本小學生認為“不遠的將來身邊可能發生大地震”,90%的人表示“最擔心的災害是地震”。可以說,這份危機意識的樹立,正是來自于日本系統的防震減災教育課程以及豐富多樣的科普讀物。
     
    在課堂之內,日本的幼教、初級、中級、高級教育課程中都包含了防震減災的相關內容,同時這些教材還為不同階段的學生進行了“私人定制”。比如,小學低年級的教材往往注重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告訴學生地震災害的危險性、不可預測性以及做好防災準備和災害救助的重要性;而在高年級的教材中,更多的則是對地震災害發生原理的科普。
     
    而在課堂之外,形式多樣的書面科普宣傳材料及課外讀物,則起到了輔助教學的作用。
     
    這些科普材料不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而且包羅萬象:既有讓人一目了然的海報、宣傳板和張貼畫,也有配合學校教材的閱讀材料和發放到家家戶戶的指導手冊。除此之外,日歷、故事書、圖文集、小插頁等新穎的傳播形式也屢見不鮮。這些科普內容借助觸手可及的各類平面載體,全方位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確保了災害救助知識和信息能覆蓋到更多人群。
     
    更為貼心的是,這些科普材料可謂“事無巨細”:比如在講解如何避險時,會將避險姿勢細分為一個一個單獨的動作,并為每一個動作配上講解和圖畫,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學習難度,而且也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
     
    體驗里的科普
     
    2017年3月,一組名為“日本小學生防震演練”的圖片刷爆了社交媒體。在這組圖片中,日本小學生戴著“斗篷狀”的防災頭套,在高舉班級銘牌的老師的引領下,有序疏散和撤離。
     
    雖說只是演習,但孩子們的“遇震不驚”依然讓人驚訝不已。這除了要歸功于各種防震減災科普教材與讀物,更得益于日本特有的互動體驗式防災教育。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發生。1960年,日本國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9月1 日定為“防災日”。從1971年開始,日本每年都會舉行防災演習訓練。到目前為止,日本全國參加防災演習的人數已接近4億人次。正是這種制度化、常規化的應急演練,鍛煉了學生的防災應急技能,提升了學生面對災害的心理素質。
     
    除了通過防災演習增強青少年的防災能力外,各類地震災害主題紀念館、紀念公園和防災教育中心也成為日本互動體驗式防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往往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立體影院、災害體驗以及滅火訓練、煙霧訓練、緊急救護訓練、報警訓練、人員逃生訓練等,還有防災減災問答游戲,可以說全面覆蓋了體驗、訓練和知識考核等多個方面。同時,為了更好地體現教育功能,這些場館還專門開展了面向中小學生的防災減災教育課程和各類講座,實現了與學校課程的無縫對接。
     
    此外,日本還十分注重對地震遺跡的保護,讓其作為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場所繼續發揮作用。
     
    傳播中的科普
     
    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不只在災難發生前發揮作用。事實上,在地震發生之后,科普傳播工作就顯得更為必要且重要。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日本本州島仙臺港東130公里處發生里氏9.0 級地震。此次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巖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造成毀滅性破壞,并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給日本當地造成了重大的人員、環境與經濟損失。
     
    然而,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后,日本的科普傳播卻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從救援消息的發布到核危機處理進展的公布,從傷亡數據的更新到防輻射知識的普及,可謂將科普傳播工作做到了極致。
     
    在傳播過程中,一方面,經過嚴格把關和控制的科普信息確保了來源的權威性與傳播的有效性,從而杜絕了謠言的產生與擴散,起到了穩定社會和民心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針對性的科普傳播做到了區別對待受眾:面對災區受眾,注重災后防病防疫、吃飯穿衣等內容的傳播;而對于非災區受眾,科普傳播的側重點則放在自然災害的事前預防上。
     
    在災后科普傳播的過程中,媒體的作用至關重要,而日本媒體也一直把科普傳播看作是自身的責任與使命。
     
    比如,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后,NHK電視臺用日語、中文、韓語、英語等多語種對災區情況進行了詳細報道,并反復播放相關的避難信息,以確保科普傳播路徑的暢通。■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8年3月刊 科學傳播)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欧美 | 51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熟妇无码乱子成人精品|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第1页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系列|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在线不卡午夜精品2021| 97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四虎成人精品永久免费AV|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99视频精品专区| 99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www.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婷婷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