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 id="8ug0a"></cite>
  • <fieldset id="8ug0a"><menu id="8ug0a"></menu></fieldset>
    <strike id="8ug0a"></strike>
  • 作者:記者 唐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20-9-13 6:37:43
    煥發“藍色農業”活力 服務地方海洋經濟
    ——記水產新品種推廣及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

       半個多世紀以來,海洋所將服務地方海洋經濟發展的使命根植心中、付諸于行,在推動水產“種子”創新和海洋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面奮力開拓。

       雜交鮑“大連1號”、凡納濱對蝦“科海1號”、海帶“205”等一批水產良種相繼通過審批,海昆腎喜膠囊等4個海洋藥物獲頒國家新藥證書……水產新品種及相關海洋生物制品帶來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為服務地方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品種培育全面開花

     

       我國是海水養殖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海水養殖業發展十分迅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2015年間,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由5483萬噸增長至6185萬噸,年均復合增速達4.09%。

       雖然我國海水養殖產業規模大、發展速度快,但同時也面臨種質資源衰退、重要種源依賴進口等問題。想要打破瓶頸,就必須選育出原創、優質的水產新品種。而這一重任,自然落在了作為海洋科學“國家隊”的海洋所肩上。

       長期以來,海洋所圍繞主要海水養殖種類,重點開展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研究,建立并完善了現代良種培育體系,創制出一批新種質材料,培育出10余個海水養殖新品種,有效提高了產業的良種覆蓋率。

       在蝦類方面,海洋所選育出凡納濱對蝦“廣泰1號”“科海1號”及脊尾白蝦“科蘇紅1號”;蟹類有三疣梭子蟹“科甬1號”;貝類有文蛤“科浙1號”、雜交鮑“大連1號”、菲律賓蛤仔“斑馬蛤”、“中科紅”及“中科2號”海灣扇貝;藻類方面,培育出我國第一個經濟海藻新品種“981龍須菜”、裙帶菜“海寶1號”“海寶2號”以及海帶“205”等,水產“種子”選育工作全面開花。

       得益于普通品種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海洋所研究人員精心選育的新品種一經獲批,立刻引發業內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更受到養殖戶的熱烈歡迎。

       “拿‘科蘇紅1號’來說,其蝦青素含量非常高,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市場售價較未選育的脊尾白蝦提高一倍以上。”海洋所科研處處長沙忠利介紹。

       再如,與未經選育的三疣梭子蟹苗種相比,“科甬1號”養殖存活率提高13.9%;“大連1號”的成活率、生長速度和耐高溫性能比對照品種分別提高了120%~180%、12%~24%和2℃~3℃;“科浙1號”是具有生長優勢的優良灘涂貝類品種;海帶“205”不僅產量高,含碘量、含膠量更是普通海帶的2倍。

       新世紀以來,海洋所人以國家需求為己任,頂天立地、勇于探索,在以優質水產新品種助推以海參、鮑養殖為代表的海洋珍品養殖浪潮的同時,也捧回了近10項國家科技進步獎。

     

    挖出資源“高價值”

     

       一方面,以培植源頭創新能力、創制新品種為目標,選育優質水產新品種;另一方面,源源不斷挖掘已有海洋生物資源的“隱藏”價值。在為我國“藍色農業”持續注入活力方面,海洋所人不遺余力。

       海洋生物中蘊含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對其高值利用能為功能食品、醫用材料、醫藥中間體、生物醫藥等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原料及產品供給。實際上,在國內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和高值化利用方面,海洋所已經走在了前列。

       上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從馬尾藻中提取出褐藻膠,率先開發準字號海洋藥物——甘露醇煙酸酯,開創了海洋藥物研究新途徑。

       海洋所研究團隊發現褐藻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組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其在抗凝、降脂、重金屬解毒和抗腫瘤方面有顯著效果。歷時10余年時間潛心研究,2003年,我國首例純天然海洋新藥海昆腎喜膠囊面世并納入醫保,造福萬千腎衰患者。

       海昆腎喜膠囊的大獲成功,為海洋所在生物資源高值化利用方面注入了一針強心劑。2005年,“海藻多糖膠”“海藻多糖空心膠囊”投放市場;開發了“海參氨糖”“殼聚糖”等多個海洋保健食品;開發出的新型生態農藥“農樂一號”、農肥“海力源”“海力壯”等在貴州、西藏、新疆等地100多個貧困縣實施;通過對海洋糖類化合物抗氧化、神經保護等活性的系統篩選,構建了具有神經保護作用的海洋糖庫,為抗帕金森病的海洋藥物篩選提供了依據……

       這些研究成果對高值利用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產學研惠及地方經濟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是時代賦予中國科學院的歷史使命。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洋所以項目為抓手為契機,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需求,一邊大力推廣水產新品種落地開花,一邊促進海洋生物制品實現產業化,努力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今年6月,海洋所牽頭培育的凡納濱對蝦“科海1號”的使用權,以70萬元的價格成功轉讓給海南東方中科海洋生物育種有限公司,標志著海洋所又一水產新品種推開了商業化的大門。

       其實,除了“科海1號”,其他水產新品種在創造經濟價值方面同樣表現不俗。

       截至2015年,“中科紅”和“中科2號”累計產量352萬噸,直接產值140.8億元,兩者的產業化應用直接改變了海灣扇貝產業頻繁引種的局面。2019年,根據育苗場銷售情況統計,“科甬1號”推廣新品種養殖面積達到5000畝。“廣泰1號”與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新品種擴繁和推廣后,累計推廣20余萬畝,為漁民增產增收作出了貢獻。

       “新品種推廣這項工作每年都在進行,我們深知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沙忠利表示。

       與此同時,為了能夠滿足海洋生物資源合理開發和高值化利用技術的迫切需求,2016年,海洋所申報了“海洋生物制品開發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青島)”,并順利獲得批復。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更大的平臺意味著更重的責任,但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機遇與無限可能。

       依托這一創新平臺,海洋所向海洋藥物與醫用材料、綠色農用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能源利用等方面發起全新挑戰,并已經在成果轉化方面取得初步突破。如從海洋生物中篩選抗毒素化合物作為解毒成分,成功研制出水母蜇傷解毒劑,并于2019年成功轉讓,彰顯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質在醫用健康等方面的廣闊應用前景。

       “海洋精神”是無數種寶貴的科學精神之一,它不僅僅是由海洋所70年來文化傳承積淀而成,更是在中科院立足“三個面向”、落實“四個率先”過程中,由無數的科研人員潛心科研鑄就而成的。這種精神將鼓舞海洋所繼續發揮海洋科研“國家隊”作用,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不斷為我國海洋科技和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0年8月刊 碩果)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22| 6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综合久久精品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1818|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少妇| 老司机精品影院91| 国产精品九九九|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思思 |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97久视频精品视频在线老司机|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在线成人精品国产区免费|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欲帝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思思99热在线观看精品|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欧洲精品| 国产精品186在线观看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址|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m|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